• 當前第 1
  • 需求方:安徽賽福電子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面議
    發布日期:2023-05-15
    “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 現代化目標推進軍用特種電容器市場發展,隨著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產業迅猛發 展帶來的國內基礎電子工業飛速提升,將加快軍工配套研發長期目標的推進落實。 IGBT 和 28nm/16nm 集成電路制造一樣,是國家“02 專項”的重點扶持項目,是目 前功率電子器件里技術最先進的產品,已經全面取代了傳統的 Power mosFET,其 應用非常廣泛,小到家電、大到飛機、艦船、交通、電網等戰略性產業,被稱為 電力電子行業里的“CPU”,長期以來,該產品包括芯片還是被壟斷在少數 IDM 手上,(FairChild、 Infineon、 TOSHIBA)柔性直流支撐電容器,也稱為 DC-LINK 電容器,是 IGBT 的必要配套器件,也是柔性直流換流閥和軍事裝備的關鍵器件之 一。柔性直流支撐電容器,通過為直流電壓提供支撐、吸收紋波電流,實現穩定 電壓和電流的作用,從而為 IGBT 的穩定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隨著我國加快軍隊現代化建設步伐的穩步推進,新型高端軍事裝備用 DC-link MFC 作為國防工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軍事領域中,電容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特 別是在現場設備領域。眾所周知,在軍事領域設備中,許多現場設備是不能夠直 接從電網獲得電力的,需要儲能系統給提供電力,這就對能量存儲部件有非???刻的要求,需要高可靠性,輕便和良好的隱蔽性。因柔性直流支撐電容器具有獨 特的優勢使其在軍用設備領域得到了快速而廣泛發展。軍用領域包括航天、航空、 船舶、兵器等重要國防領域,軍用產品對可靠性有著更為苛刻的要求。比如,并 聯使用超級電容器和鉛酸蓄電池,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改善車輛,如裝甲車、軍用 卡車和越野車等特種車的低溫啟動性能,也可以有效提高車輛的可靠性、增強動 力。在國內軍工電子領域,特種電容器廣泛應用于衛星、飛船、火箭、雷達、導 彈等武器裝備。軍用電子系統所處的環境相較民用產品而言更加嚴酷,對性能的 要求具有特殊性,需要按照不同的軍用標準,在高溫、高壓、嚴寒、高沖擊等極 端條件下進行嚴格的可靠性控制和檢驗,保證產品能適應不同的軍備和作戰需求。 同時當前國防補償式投入和實戰需求也極大地激活軍工市場空間。國防建設現已 進入補償式發展階段,國家投入增長空間大,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實戰化 的趨勢帶來目前各項武器裝備對軍工電子迫切的提升換代需求,軍工電子系統上 下游均面臨迭代替換趨勢。上述趨勢將激活整個軍工電子行業的市場空間。同時 當前國際局勢呈現部分地區緊張,國家軍備需求提升。多個國家已經公布新一年 軍費支出預算,軍費增長普遍較快,我國國防建設和裝備更新換代加速是未來的 大趨勢 。 MFC 是先在介質膜上蒸鍍一層或幾層納米級的金屬膜(一般為 Al、 Zn 或其合 金),然后再通過卷繞、噴金、賦能、裝配等工序而制成(圖 1),其中金屬化薄膜 是電容器的核心材料,對其性能起著決定性作用。軍事裝備用 MFC 極高的性能標 準使得現有金屬化薄膜的耐壓、載流、壽命等關鍵性能不能滿足服役要求,需對 其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并開發新的沉積工藝。然而,由于國內大多數廠家對金屬膜 的形成機理及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國外又對高端金屬化薄膜實行嚴格技術封鎖,造成我國在金屬化薄膜設計理念和制備科學等方面長期處于真空地帶,導致國產 MFC 產品性能和壽命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明顯,成為制約我國電容器行業發展的卡 脖子技術。軍事裝備用 MFC 通常采用高方阻鋁膜,介質膜為聚丙烯,其性能與金屬化薄膜的 材料結構及成膜質量密切相關。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目前仍有多個瓶頸問題 亟待解決。其一,金屬膜厚度和方阻是影響 MFC 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提高 MFC 自愈能力和耐壓性需要低金屬膜厚度,而保證其載流能力和低發熱性需要高金屬 膜厚度,二者的矛盾需要對金屬膜的電阻率和方阻進行設計;其二, MFC 在工作時, 其電流在寬度方向上分布并不均勻,從邊緣到中間逐漸遞減。為提高邊緣載流能 力,減少發熱損耗,常采用邊緣加厚處理,使方阻變化規律與電流分布相適應。 Zn 導電性能優于 Al,與端部噴金(Zn 或 ZnSn)潤濕性良好,可提高噴金層與金 屬膜的結合力,往往蒸發 Zn 作為加厚區。 Zn 層厚度和寬度是金屬膜重要特征參數, 太薄太窄起不到加厚區作用,過厚過寬則影響 MFC 自愈性能;其三,軍事裝備用 MFC 在工作中需承受高達幾千伏的額定電壓,采用內部串聯結構設計可在提高工作 電壓的同時極大減小電容器體積。然而,此類結構存在一個致命性缺陷:內串結 構須在金屬化薄膜中間設計留邊區(圖 2 紅色部分),此區為未鍍膜區域,在卷 繞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入了大量空氣,而層間空氣在高場強作用下極易發生局部 放電,造成 MFC 容量損失和電壓下降,甚至誘發介質膜擊穿。此外,中留邊區由 于金屬鍍層厚度銳減直至消失,導致其周圍產生嚴重的電場畸變,極大影響了 MFC 的通流能力。國內外資料顯示這一問題至今尚未解決,使內串 MFC 耐壓、載流性 能難以進一步提升。除金屬膜結構設計外,鍍膜質量同樣對 MFC 服役性能具有關鍵性影響。目前國際/ 國內 MFC 生產標準 ICE 1071 和 GB/T 17702 都只對方阻提出了明確要求,導致各 生產企業只關注金屬膜方阻變化,對膜層厚度和微觀結構知之甚少。然而,相同 電阻率下,連續致密的薄膜能容納較大電流通過,且薄膜較薄, MFC 自愈性更好。 因此,只用方阻來衡量薄膜質量是不科學的,研究清楚金屬膜層微觀結構對其性 能的影響機制和作用規律,是實現國產 MFC 高耐壓、大載流、長壽命的核心技術 問題,也是突破國產 MFC 服役性能瓶頸的關鍵所在。 此外,在邊緣加厚和串聯金屬膜沉積方面,由于真空蒸鍍出的 Zn 原子流呈扇形分 布(圖 3),能量分散且難于控制,極易導致活動區 Zn 原子污染(圖 4)。 Zn 極 易氧化成 ZnO(半導體),造成活動區方阻增加,進而加劇 MFC 損耗。此外,活動 區 Zn 層極薄,膜層不連續、不致密,極易成為 MFC 電弱點,在高場強下發生局部 自愈甚至擊穿,極大影響 MFC 電容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因此,如何減少甚至避免 活動區 Zn 污染,是邊緣加厚高方阻 Al 膜能否成功應用于軍事裝備工程的關鍵所 在。目前國外 MFC 領軍企業已將活動區 Zn 原子含量降低至 5%以下,國內由于缺乏 鍍膜過程的精細分析, Zn 污染問題始終無法突破,類似產品只能控制在 20~30%, 從而造成 MFC 產品性能的巨大差異由于高端軍事裝備對 DC-link MFC 性能要求極為苛刻,如工作電壓>500 V(DC)/ μ m,耐沖擊電壓 dV/dt>100 V/μ s,最大容許電流為數十 kA,最大沖擊電流超 過 100kA,預期壽命為 40000 次等,而國內用于節能、電源等行業的普通 MFC 耐壓 性<350 V(DC)/μ m, dV/dt 在 8~10 V/μ s,最大電流 I max<80 A,使用壽命 10000 次,遠低于軍事裝備用電容器性能要求,目前國內軍事裝備用 MFC 均采用國外進 口,周期較長、價格昂貴、維護成本高,嚴重影響國家戰略安全。更重要的是, 該項技術的空白和缺失,極大地制約了中國柔性直流輸電和軍事裝備和技術的自 主創新和發展嚴重影響國家戰略安全。因此,開發新型高端軍事裝備用 DC-l link MFC,打破進口壟斷,填補我國電力電容器行業在高端軍事裝備領 域所需高端電容器技術、生產裝備制造、工藝等方面的空白,對實現我國軍事裝 備和技術的自主創新,推動軍事裝備高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解決的技術需求概述:希望針對國產軍事裝備用高性能金屬化薄膜在材料結構設計和工藝實 現方面的不足,導致其在耐壓、載流和壽命方面與國外高端產品存在明顯 差距這一卡脖子技術難題,從從金屬化薄膜的成膜機理和作用機制出發, 通過金屬鍍層的創新性結構設計,同時配套相關沉積工藝和裝備改造,實 現 DC-link MFC 耐壓、載流和壽命等性能的大幅提升,突破國外軍事裝備 用高性能 MFC 產品技術壁壘和技術封鎖,推進高端 MFC 國產化進程。以期 填補我國在金屬化薄膜設計理論及制備科學等方面的空白,實現相關產品 國產化。期望達到的性能、技術指標等:(1)耐壓性≥600 VDC/μ m;耐沖擊電壓 dV/dt>150 V/μ s;(2)介質損耗角 DF≤0.002;(3)最大容許電流>35kA,最大沖擊電流>130kA;(4)加厚區方阻為2-4Ω /□,過渡區方阻為6-45Ω /□,活動區方阻為45-75Ω /□且平均方阻≥60Ω /□;(5) 活動區 Zn 含量≤5%;(6)預期使用壽命(重復充放電此時)超過 40000 次。人員、資金時間投入測算:賽福電子共有員工 162 名,其中本科以上從業人數為 42 名,博士和副 高以上人員 7 人,其中從事電容器及其材料專業研發人員 29 人,專業結構 合理,互補性強,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能夠形成合力,可同時開展多項 研發活動。研發團隊獲得安徽省組織部認定的“115”產業創新創業團隊, 賽福電子采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等多種創新路徑,形成了較強的研發和 創新能力,建有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銅陵市 企業技術中心和銅陵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發平臺,具備較完善的 研發體系和較強的研發實力。賽福電子研發投入保持逐年增長,近三年共 投入 1152.22 萬元用于中心的技術研發工作,使得技術中心具備較完善的 研發體系和較強的研發實力。與此同時,我公司高度重視產學研協同創新 工作,探索借力發展、借智創新之路,公司始終與合作單位保持緊密合作, 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省內知名高 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深度的產學研合作,聯合開展金屬化膜電容器領域前沿 技術研究,攻克行業難題,極大地推動了薄膜電容器行業領域科技進步。 近年來,安徽賽福電子有限公司先后承擔承擔國家、省級重點項目情況如 下: (1) 2019 年安徽高校協同創新項目“新能源高比容高方阻薄膜電容器 研發” (2) 2020 年安徽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標準化專項“金屬及無機涂 層國際標準研究與建設” (3) 2020 年安徽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面上攻關“高儲能密度電容 器用納米金屬化薄膜制備關鍵技術研發” (4) 2020 年安徽省經信廳重點領域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任務 “高儲能密度電容器用納米金屬化薄膜”該項目生產制造位于公司建設的標準化廠房,總占地面積 20 畝,改擴 建現有廠房 1.1 萬平方米。目前已購置分切機、轉盤式 16 功位立體賦能機、 鍍膜機、灌膠機、光纖臺式激光打標機、全自動硬芯棒金屬化薄膜卷繞機 等用于項目研發生產設備。還將購入伽寶真空鍍膜機等設備本項目組主要 成員 17 人,具有高級職稱 6 人,博士學位 3 人。企業參與人數為 9 人,主 要負責項目的總體策劃和推進、新技術、新工藝的上線測試;高校參與人 數為 8 人,主要負責新技術、新工藝研發。項目負責人為公司總工,具有 多年薄膜電容器研發、生產和管理經驗,項目組成員結構合理,時間有保 證,可以確保項目順利完成。 項目規劃 3 年周期( 2023.5--2026.4 )總投資 2000 元。 本項目在機制保障方面,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項目的研究方向、內容 和進展,協調解決項目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各課題組長負責和協調各課題 的研究工作,保證課題的按計劃進展。在開展和推進研究工作中,項目組 既會充分發揮各課題組的特色,也將不斷圍繞總體目標協同攻關,保證項 目的順利實施和目標的圓滿實現。此外,通過項目管理組與課題管理組形 成的外部橫向管理組織,統籌資源、協調進度、溝通信息,為項目實施提 供組織支撐。 項目實施單位:安徽賽福電子有限公司,負責項目日常管理和提供條 件保障,從行政組織、后勤保障和支撐條件各方面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 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承擔單位相關職能部門將全 力配合項目工作,在科研管理、經費使用、人力資源調配等方面提供一切 必要的支持條件,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圓滿完成。技術需求解決后達到預期效果:本項目研發是針對國產軍事裝備用高性能金屬化薄膜在材料結構設計 和工藝實現方面的不足,通過金屬鍍層的創新性結構設計,同時配套相關 沉積工藝和裝備改造,實現 DC-link MFC 耐壓、載流和壽命等性能的大幅 提升,突破國外軍事裝備用高性能 MFC 產品技術壁壘和技術封鎖,推進高 端 MFC 國產化進程。以期填補我國在金屬化薄膜設計理論及制備科學等方 面的空白,實現我國軍事裝備 MFC 產品技術化、高端化、國有化和自主品 牌化,助力我國國防科技建設。 據測算,近三年已投運特高壓直流線路中核心設備市場空間約為 1075 億元,若按照 2018-2020 年我國 50%的風電、光伏消納、需要柔性直流 8 條、 單條投資 126.4 億元預計,柔直設備市場空間約為 635 億元,再疊加背靠 背互聯、孤島供電等應用。領域,柔直或將接力特高壓的市場空間。 DC-link MFC 占整個軍事裝備總造價的 60~70%,市場容量巨大,約為 600~700 億元。 目前,軍事裝備用金屬化薄膜進口價格為 17 萬/噸,國內普通金屬膜價格 為 5~7 萬/噸,利潤率約為 30%。若本項目研發的新型高性能金屬化薄膜的 各項性能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價格預計在 10 萬/噸,利潤率為 50%。因此, 該項目的成功開發和應用不僅可為企業帶來可觀利潤,同時還可將軍事裝 備工程建設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降至原來的 60%,經濟效益顯著。項目研發 試制成功量產后預計新增銷售額 9000 萬元,新增利稅 2000 萬元,新增就 業崗位 50 人,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
  • 需求方:淄博中南醫藥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50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復合藥包材是近年來國內新興的藥用包裝材料,已廣泛應用于醫藥行業,但是普通材料滿足不了食品包裝、高檔藥品包裝、化妝品包裝對阻氧和水蒸氣阻隔性的需求,我們需要提高片材的阻隔性能,研發出一種具有高阻隔性的復合藥用包裝材料。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技術指標:提高復合片材的阻隔性能,氧氣透過率達到0.4-1.7cm3/m2·24h·0.1MPa,水蒸氣透過率達到0.08-0.4cm3/m2·24h·0.1MPa。②產業化目標:該項目預期建成年產2500噸的生產規模,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3.現有工作基礎公司現有專家團隊9人,其中教授3人,研究生6人。公司配套人員11人,管理人員1人,研發人員10人。工作站團隊技術力量雄厚,為后續的研發工作了提供了保證。工作站硬件設施完善?,F有辦公場所200平方米,研發場所800平方米,實驗與研發儀器設備71臺。中試車間及成果轉化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
    ...
  • [技術難題]
    需求方:山東興魯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10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解決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PVDC)的合成工藝及技術,以及在食品、石油包衣等領域的應用。通過研發工藝技術的提升改進,使 PVDC 涂覆膜在阻隔性能、耐熱性能、產品質量穩定性、貯存穩定性;同時與基材的附著力、涂層的耐水性、乳液的成膜性能等都有所提高。解決 PVDC 共聚乳液在食品領域使用中涂覆膜存在的阻氧率低、某些行業應用存在附著力差等問題;改進 PVDC 乳液的合成配方,開發其在石油包衣領域的應用,研制相關應用產品。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技術指標:項目 指標固體含量% 50.0±1.0表面張力(25℃)mN/m 35—45粘度(25℃)mpa·s ≤16pH 1.00~3.00殘留 VDC(1,1-二氯乙烯)mg/kg ≤50水蒸氣透過率(g/m2·24h) 雙向拉伸聚丙烯涂布膜 ≤6 雙向拉伸聚酯涂布膜 ≤13 雙向拉伸聚酰胺涂布膜 ≤15氧氣透過率(cm3/m2·24 h) 雙向拉伸聚丙烯涂布膜 ≤20 雙向拉伸聚酯涂布膜 ≤15 雙向拉伸聚酰胺涂布膜 ≤10穩定性 貯存穩定性(50℃,20h) 合格 機械穩定性 合格②產業化目標:項目完成后,可以解決國內 PVDC 乳液一些核心難題,解決技術瓶頸,代替進口產品。項目完成后,預計新增產值 2500 萬元/年,新增利潤 500 萬元/年。項目完成后可得到穩定運行的 PVDC 乳液生產的各項工藝技術參數,為 PVDC 乳液工業化生產打下基礎,豐富公司產品體系。3.現有工作基礎公司科研基礎設施及裝備配置齊全,為項目的實施和開展提供了科研平臺支撐。公司設立了標準實驗室,涂膜烘箱室,擁有 氣相色譜儀、自動涂膜機、分光光度計、旋轉粘度計、標準恒溫 恒濕箱等先進的試驗檢測設備儀器。4.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本項目 PVDC 共聚乳液的技術路線為采用種子半連續聚合法,種子半連續聚合的動力學研究表明,種子半連續聚合生產的 乳液粒度分布窄,乳液薄膜組成均勻。此方法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1)苯丙晶種乳液制備:首先將水、乳化劑、基本單體和改性單體制備成預乳化液,用半連續聚合法制備苯丙晶種乳液。(2)預乳化液的制備:將乳化劑和去離子水攪拌溶解,依次加入偏二氯乙烯單體、功能單體、丙烯酸類單體快速攪拌約 30min,形成預乳化液。(3)在壓力反應釜中加入苯丙晶種乳液,部分預乳化液,加入部分引發劑,將剩余預乳化液和剩余引發劑溶液裝在不同的恒壓滴液漏斗中。然后通氮氣加熱至反應溫度后將預乳化液和剩余引發劑溶液按反應設計在一定時間內勻速滴加完畢,同時保持反應溫度;保溫、降溫、過濾得 PVDC 共聚乳液。通過理論計算和分子鏈結構設計,改進現行預乳化半連續滴加工藝,控制單體聚合,盡量形成組成和結構一致的高分子鏈;優化合成工藝溫度、壓力、聚合時間,控制乳膠粒均勻一致,提高產品品質。該項目研究重點是創新性地對于改性單體通過基礎單體共乳化均勻滴加反應,而含有雙鍵和氨基(或酰胺基)小分子功能單體采用單獨乳化、錯時滴加的策略,實現達到乳液成膜交聯而又不影響乳液穩定性的要求,以期提高PVDC 乳液的阻隔性能。對優化合成的 PVDC 產品進行 TEM、DSC、熱重、紅外、激光粒度分析等現代儀器進行測試,通過理論分析確定最優合成工藝。對乳膠粒的分子量、粒徑、Tg、乳液機械穩定性、成膜性能、粘度等指標進行測試;對食品用膜、石油包衣膜的透氧率、附著力、耐水性能、耐溫性進行測試。同時利用公司現有涂覆設備,以 PVC 硬片為基材,進行涂覆試驗,模擬工業應用測試,到現有石油包衣使用公司進行性能和試用測試。
    ...
  • 需求方:山東朗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10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1)以丙交酯為原料,制得殘留單體含量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合理的聚乳酸多元醇。(2)選擇合適的聚乳酸多元醇,制備出能滿足醫用輸液管生產的硬度、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等性能指標的聚乳酸聚氨酯彈性體材料。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聚乳酸聚氨酯技術指標材料名稱 技術指標 指標要求 檢驗方法聚乳酸聚氨酯 外觀 本色透明或本色半透明顆粒,色澤均勻,不應有燒焦粒子,無外來雜質。 目視 硬度(邵氏A) ≤80 GB/T 2411-2008 拉伸強度/MPa ≥13.0 GB/T 1040.2-2006,試樣5A型;試驗速度(空載):(200±20)mm/min。 斷裂伸長率/% ≥250 GB/T 1040.2-2006,試樣5A型;試驗速度(空載):(200±20)mm/min。 水分/% ≤0.05 GB/T 29284-2012②產業化目標完成百噸級聚乳酸多元醇及聚乳酸聚氨酯中試裝置工藝包,并建設投產,產品質量指標合格。3.現有工作基礎目前公司已經具備千噸級連續化丙交酯生產裝置,可以滿足聚乳酸多元醇研究及小試階段的原料供應。同時公司擁有600平米實驗室,各類試驗器具,并計劃引進微流場裝置,為研究實驗及論證提供硬件保障,同時公司團隊有豐富的從試驗室到小試再到產業化放大的工程轉化經驗,可以實現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轉化。4.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①聚乳酸多元醇制備:采用熔融本體縮聚的方式,選擇適合醫用材料要求的聚合催化劑,通過調控催化劑用量、調整引發劑和聚合條件,得到不同官能度、分子量500-4000的聚乳酸多元醇;進而通過優化催化劑用量和反應條件,研究多元醇的分子量分布及其與異氰酸酯的反應活性,得到殘留單體含量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合理的聚乳酸多元醇,為醫用聚乳酸聚氨酯材料制備奠定原料基礎。②聚乳酸聚氨酯制備:設計聚乳酸聚氨酯的分子結構,選擇合適的聚乳酸多元醇、擴鏈劑及異氰酸酯,并合理調控其比例和分布,充分混合后在80-100℃下完成預聚。隨時間變化測量NCO含量,恒定后擴鏈,合成聚乳酸聚氨酯。使用萬能試驗機測試薄膜的力學性能,得到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彈性模量、應力應變等,從而分析聚乳酸聚氨酯結構與其力學性能之間的關系,優化調控聚乳酸聚氨酯材料的組成和結構,完善可控制聚合技術,制得滿足醫用輸液器制造要求的聚乳酸聚氨酯材料。材料性能達到現有輸液器具使用的TPU材料所要求的硬度、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等性能指標。
    ...
  • 需求方:山東朗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10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現有壓敏膠及透明膠帶產品均為石油基的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備,采用聚乳酸基彈性體等制備壓敏膠并采用聚乳酸材料制作透明膠帶基材將會有效實現透明膠帶類產品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但是聚乳酸基壓敏膠中的彈性體材料、粘結性材料等的結構與性能關系,配方比例及其與基材之間的結合強度等性能和產品仍然沒有系統和深入的研究,達到甚至超過現有壓敏膠及透明膠帶產品性能還有較大的困難。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 聚乳酸壓敏膠技術指標材料及產品 技術指標 指標要求聚乳酸壓敏膠 外觀(常溫) 琥珀色/無色的透明半固體狀 軟化點 70-80℃ 180℃熔溶粘度 2000-3000Pa.s 初粘力 5N 持粘力 ≥24hr②產業化目標:2年內實現百噸級聚乳酸壓敏膠生產及多規格2萬米/年聚乳酸基透明膠帶產品生產,產值超500萬元。3.現有工作基礎目前公司已經擁有千噸級連續化丙交酯生產裝置,并開展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高分子的可控聚合工藝研究,并聯合山東理工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開展了聚乳酸基彈性體材料的研發,具備了開展聚乳酸基壓敏膠及透明膠帶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能力。同時公司研發中心設有600平米實驗室,擁有DCS、GC-MS、痕量水分測定儀等先進的表征分析儀器,并計劃引進微流場裝置,為研究實驗及論證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公司團隊有豐富的從實驗室到小試再到產業化放大的工程轉化經驗,有助于實現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轉化。4.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研究方法:針對壓敏膠產品中的低分子量聚乳酸及聚乳酸基彈性體,研究關鍵單體、聚合催化劑、乳酸基聚醚多元醇等實現對壓敏膠關鍵組分的制備。并通過配方研發,掌握不同結構、配比及混合條件下壓敏膠的構效性能,開發符合技術指標要求的壓敏膠及透明膠帶產品。技術路線:①通過不同分子量聚乳酸分子的粘性特點,制備合適分子量的聚乳酸產品;②通過丙交酯開環聚合制備聚乳酸基聚醚多元醇等彈性體單體,再制備適宜壓敏膠產品所需要的彈性體材料;③將不同分子量聚乳酸與聚乳酸彈性體混合并進行各類粘性、強力、持粘力等性能評價,開發高品質聚乳酸基壓敏膠產品;④開發聚乳酸基透明膠帶的基材并將其與壓敏膠產品通過涂覆等手段制備得到最終產品。
    ...
  • 需求方:山東朗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5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以聚乳酸為原料,制得滿足醫用無紡布技術指標的無紡布材料,需要保證一定的強度及韌性,提升可紡性,滿足紡粘及熔噴加工的材料性能,制得醫用五層無紡布,還需滿足醫用材料后期滅菌流程的性能指標。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 醫用聚乳酸及醫用聚乳酸無紡布技術指標:材料及產品 技術指標 指標要求 檢驗方法聚乳酸切片 熔融指數 300-500g/10min GB/T29284-2012 灰分 ≤0.03% GB/T29284-2012 水分 <0.03% GB/T29284-2012 揮發分 ≤0.2% GB/T29284-2012聚乳酸無紡布 斷裂伸長率MD ≥5% GB/T12914 斷裂伸長率CD ≥7% GB/T12914 抗張強度MD ≥1.00 GB/T12914 抗張強度CD ≥ 0.65kN/m GB/T12914 空氣透氣性 ≥60L/min/100cm2 ASTMD737 靜水壓 ≥4kp GB/T 4744 落絮 ≤4.0 YY /T 0506.4②產業化目標:建設完成千噸級醫用聚乳酸生產線裝置,完成聚乳酸無紡布紡粘熔噴技術研發,完成百公斤級聚乳酸無紡布生產線試驗,產出合格醫用無紡布產品。3.現有工作基礎目前公司已經擁有千噸級連續化丙交酯生產裝置,可以滿足醫用聚乳酸原料的生產,同時公司研發中心設有600平米實驗室,擁有DCS、GC-MS、痕量水分測定儀等先進的表征分析儀器,并計劃引進微流場裝置,為研究實驗及論證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公司團隊有豐富的從試驗室到小試再到產業化放大的工程轉化經驗,有助于實現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轉化。4.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研究PLA原料的高溫流動變形性能、PLA在高溫條件下的熱降解規律及抑制方法、最佳結晶溫度等,從原料配方和工藝層面抑制PLA因加工過程中的熱降解而引發的力學性能下降。研究測試PLA紡粘、熔噴的基本工藝參數,測試無紡布的機械性能、結晶度以及熱收縮性能,并研究優化無紡布后處理加工參數,結合前紡工藝,形成整套PLA紡粘、熔噴的技術方法,并確定紡粘/熔噴復合無紡布的制備工藝。生產出阻隔性能優良,耐受高溫滅菌、力學性能良好的復合無紡布加工策略,滿足醫用無紡布需求,最終形成紡粘/熔噴醫用無紡布的整套技術集成。
    ...
  • 需求方:山東孟友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預算金額:10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近年來由于疫情的蔓延,人們對具有殺菌、抑菌的抗菌材料格外重視。在諸多抗菌材料中,抗菌玻璃的應用是比較廣泛的,從成本及制作工藝上來看,使用最普遍的就是鍍膜抗菌玻璃。但鍍膜抗菌玻璃效果并不長久,玻璃上添加的抗菌劑使用時間長了效果會揮發,使用壽命不長,如果想保持其抗菌效果,需定期更換玻璃,會導致耗時長,成本高。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技術指標:將透明的抗菌材料均勻涂至玻璃表面,從而實現玻璃表面具有抗菌性能的多功能涂層制備、加工技術。該透明納米無機抗菌劑,可通過自動絲印機、噴涂機實現均勻涂至平板玻璃表面;通過高溫鋼化、成型等最后實現具有抗菌、高強度、耐急冷急熱性能的玻璃餐具。②產業化目標:項目實施后可實現減排廢氣2.56萬立方米,減排廢水1.12萬噸,減排廢物0.97萬噸,節水0.55萬噸,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和諧發展。3.現有工作基礎企業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是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隱形冠軍企業。擁有一支實踐經驗豐富、素質較高的員工隊伍,企業擁有較完善的研發生產設備、工藝及高端檢測檢驗儀器,擁有洛陽蘭迪LD-AJ系列平鋼化爐、安徽博銳玻璃機械全自動切割機、德國文澤全自動劃圓機、直角倒棱磨邊機、異形切割機及耐腐蝕測試儀、應力分析檢測儀、抗紫外線老化測試儀、萬能工具顯微鏡等最國內外較先進生產、檢測設備。企業年研發費用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均在7%以上。4.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制備透明的抗菌材料,通過自動絲印機、噴涂機均勻涂至平板玻璃表面,通過高溫鋼化、成型等工藝實現具有抗菌、高強度、耐急冷急熱性能的玻璃餐具。
    ...
  • 需求方:山東朗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5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聚乳酸纖維的耐熱性較差,導致其纖維制品制備及染整加工難度較大。此外,聚乳酸本身的易水解性也是PLA纖維加工和應用過程中的另一難題。例如,PLA纖維在130℃染色后,力學性能幾乎完全損失。因此,較差的耐熱性和耐水解性嚴重阻礙了PLA纖維替代化纖的應用產業發展。為了實現PLA纖維的規?;瘧?,提高PLA纖維的耐熱性和耐水解性迫在眉睫。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聚乳酸纖維技術指標:材料及產品 技術指標 指標要求聚乳酸纖維 拉伸強度 ≥3.0 cN/dtex 斷裂伸長率 ≥15% 熔融溫度 ≥220℃ 軟化溫度 ≥120℃ 纖維130℃染色 1小時后強度保持率≥90%,上染率≥90%②產業化目標:完成耐熱耐水解型聚乳酸纖維制備的工藝開發,建設完成百噸級聚乳酸纖維生產線裝置,產出合格聚乳酸纖維產品。3.現有工作基礎目前公司已經擁有千噸級連續化丙交酯生產裝置,可以滿足聚乳酸纖維生產的原料供應,同時公司研發中心設有600平米實驗室,擁有DCS、GC-MS、痕量水分測定儀等先進的表征分析儀器,并計劃引進微流場裝置,為研究實驗及論證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公司團隊有豐富的從試驗室到小試再到產業化放大的工程轉化經驗,有助于實現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轉化。4.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實驗方案設計 立構復合PLA纖維制備工藝優化 PLA纖維結晶結構和形貌控制 PLA纖維力學性能優化 PLA纖維耐熱性能評價 PLA纖維耐水解性能評價 性能綜合評價及再優化 項目總結與驗收
    ...
  • 需求方:山東重山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10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1)氟化碳專用特定碳前驅體的設計、合成和工業化生產技術研究碳材料的宏觀、微觀結構和化學組成與氟化碳材料性能的構效關系,針對氟化碳材料的目標需求和性能設計特定碳前驅體,開發合成和規?;a工藝,最終實現特定碳前驅體的規?;a。(2)超高比特性氟化碳材料研制,全面提升現有氟化碳材料的性能,使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超寬工作溫度范圍、低膨脹率和低發熱量,使其廣泛適用于各種應用場景。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技術指標:放點平臺達到3.2v;比能量達到2300Wh/kg;在軟包電池中放點后零膨脹。②產業化目標:年產百噸級以上。3.現有工作基礎公司研發中心共有研究人員59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員53人,兼職人員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4人,教授(或研究員)8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6人,現有研發、中試及辦公場地共計3500余平方米。研發中心擁有各種型號高溫氣氛爐、均相反應器、冷凍干燥機、靜電紡絲機、臨界點干燥儀、微波反應儀、制氟設備、氟化反應合成裝置、分離提純裝置等材料合成設備,X-射線衍射儀、比表面積和孔隙度測試儀、Zeta電位及粒度儀、粉末電導率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氣質聯用等表征儀器,惰性氣氛手套箱、輥壓機、精密刮膜器等器件制作設備,各類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000萬。
    ...
  • 需求方:山東金科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200萬元人民幣
    發布日期:2023-04-03
    1.技術難題簡要介紹公司深耕電池添加劑領域四十年,在做強鉛酸電池材料的同時正大力開發鋰電池材料,目前在積極尋找適合公司發展的鋰電池添加劑項目,對高校、科研院所較為成熟的可以實現產業轉化的研究成果有合作意向。主要包括以下方向:①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添加劑,包括新型導電劑、粘結劑、分散劑等材料技術。②鋰離子電池集流體涂碳漿料技術。2.預期達到的目標①技術指標:科技成果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具備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并在性能和成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②產業化目標:技術工藝比較成熟穩定,最好已經實現中試或者可以盡快達到中試水平,可以較快地(半年內)實現產業化。3.現有工作基礎金科力蓄電池技術研發中心成立于2008年,并通過CMA/ CNAS實驗室認證。中心擁有20余名優秀蓄電池科技人才組成的核心研發團隊10余名國際知名行業專家顧問團隊,擁有7個自主實驗室及5個協同研發平臺共同致力于先進電池材料、配方和電池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以提供適合客戶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
    ...
  • 當前第 1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